五洲人维生素D3钙片


定义

       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,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、磷代谢的激素前体,它与阳光有密切关系,所以又叫"阳光维生素"。维生素D是一族A、B、C、D环结构相同,但侧链不同的一类复合物的总称,A、B、C、D环的结构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氢烯菲环结构,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,但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(麦角骨化醇)和维生素D3(胆钙化醇)。

       维生素D2是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,在自然界存在较少。维生素D3则由大多数高级动物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7-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(波长265~228nm)照射转变而成。维生素D3是维生素D中生物代谢率最高的一种活性形式。在后文中提到的维生素D主要指维生素D3

       维生素D3(胆钙化醇)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,人体的皮肤含有一种胆固醇,经阳光照射后,就变成了维生素D3。所以,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阳光直射皮肤4-6小时以上的话,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,就基本上能满足。但是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癌上升、空气的污染、各地天气变化等问题的影响下,各国人群接受日照的时间都在减少,并且很多国家明确规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时间,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均呈现广泛缺乏的现象。另外,维生素D3还可来自动物性食物,如肝类,尤其是由海产类的鱼肝中提炼的鱼肝油。维生素D3除存在于少数动物性食物之外,主要是皮肤中的7-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,而7-脱氢胆醇则是由胆固醇转变生成的,所以有人叫它太阳维生素。

       维生素D3是脂溶性的,不溶于水,只能溶解在脂肪或脂肪溶剂中,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氧化。据实验,在130C条件下加热90分钟,其生理流行性仍不被破坏,但在酸性条件下则逐渐分解破坏,一般食物烹调加式样过程中,不会损失,但脂肪酸败时可以引起维生素D3的破坏。 维生素D3的计量单位有两种,即重量单位与国际单位。1微克D3相当于40国际单位;或1国际单位维生素D3相当于0.025微克胆钙化醇。

       维生素D3以海肝含量最为丰富,如每100克鳕鱼、比目鱼及剑鱼肝中分别含维生素D3200~750微克、500~10000微克、25000微克。其他如鲱鱼、鲑鱼、沙丁鱼及鲳鲸等含有少量;禽畜肝脏、蛋类和奶类也是含有少量,每100克含量在100微克以下。,在一般情况下,单靠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3是不容易的,所以通过日光浴在体合成维生素D3是一个特别重要途径。

生理功能

五洲人维生素D3钙片

 

折叠传统研究

       维生素D3有以下生理功能:1、 提高肌体对钙、磷的吸收,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。2、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,促进牙齿健全;3、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,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;4、 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; 5、 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。

折叠国际前沿动态

       国际对维生素D的大量深入研究显示:维生素D不再被认为是仅仅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的营养必需品。维生素D对健康的意义被更加广泛的认知,并在大量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,这其中包括:

       1.降低常见癌症的发生率,如乳腺癌、肺癌、结肠癌等。

       2.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、高血压和感染性疾病等。

       3.维生素D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,这表明孕妇维持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预防如流产,先兆子痫,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。

       4.宫内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,哮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。

       总的来说,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所有人群,尤其是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。

折叠测试指标

       大多数的维生素D由DBP(维生素D结合蛋白质)或脂蛋白携带到肝脏,在侧链C-25位上羟化形成25-(OH)D3,它是主要的循环形式。维生素D25羟化酶包括两种形式的细胞色素P-450混合功能氧化酶,一种在内质网上的低亲和力高容量酶,另一种则是在线粒体上的高亲和力低容量酶,25羟化酶主要受维生素D在肝脏的浓度调节,几乎不被25-(OH)D3抑制。25-(OH)D3不储存在细胞内,它被释放到血浆中和DBP结合,在正常的25-(OH)D3的血浆浓度时,仅有少量的25-(OH)D3从血浆释放入组织。因此25-(OH)D3的循环水平是良好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测试指标。

折叠摄入量

       维生素D的缺乏与摄入量以及日照时间有关,所以很难确切估计。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癌等问题上升的情况下,各国人群接受日照的时间都在减少,并且很多国家明确规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时间,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均呈现广泛缺乏的现象。

       中国部分居民血液中的25-(OH)D3水平检测发现,约60%以上的居民为缺乏,只有约6%的人群达到优秀水平。其中,最易缺乏,并因为缺乏容易出现疾病的人群包括:孕妇、婴幼儿、老年人。这主要与这三类人群接受日照时间都相对较少有关。

       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见表1

表1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(RNI)单位IU/d

 

年龄(岁)

RNI

年龄(岁)

RNI

0~10

400

孕妇

400

11~49

200

乳母

400

50~

400

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世界各国对维生素D 需要量指导

       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(2008年3月):

       早产儿、低体重儿、双胞胎: 2周后800IU/d,三个月后400IU/d

       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: 2周-2岁,400 IU/d

       配方奶喂养儿: 如果奶量少于500ml,补充200 IU/d

       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孕妇: 400-1000 IU/d,同时监测25-(OH) D3浓度。

       美国儿科学会临床指南(2008年11月):

       与中国相比,提前和延长了补充维生素D 的年龄段,

       孕妇(妊娠后期)、乳母,不管什么季节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 400-1000 IU/d

       国际前沿:

       在包括美国、澳大利亚等世界发达国家的各类医学文献中,对各个人群的维生素D 推荐剂量,

均高于中国的推荐剂量,综合下来如下表:单位IU/d

 

年龄(岁)

推荐摄入量

0~19

400-1000

20~50

400-1000

51~69

1000-2000

70~

1000-2000

 

中毒剂量:

       通过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一般不会引起中毒,也就是说天然的维生素D,和食品级的天然维生素D补充剂一般不会引起中毒。而大剂量的化学维生素D和强化维生素D的奶制品有发生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的可能。中国营养协会建议中国儿童和成人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800IU/d。但从国际对D3的应用看来,大部分国家在日照较少的季节,对婴幼儿的日摄入量已经提高到800-1000IU/d,而孕妇和普通成人如果检测为维生素D缺乏,在开始1-2个月,日摄入量会要求提高到2000 IU/d甚至更多。

       世界各国关于维生素D的报道:

       *医学分析表明,将维生素D摄取量增至1000 IU /d 可能降低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患病几率50%。

       *男性摄入维生素D 400 IU /d 可大幅降低患多种癌症的几率,包括胰腺癌、食道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

       *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期间每天摄入2000 IU的维生素D,在30年随访期间1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0%

用途:

日常保健:

       可用维生素D3(爱维滴)滴剂每毫升含1200IU维生素D3),用于包括孕妇和婴幼儿等所有人群的维生素D3的日常补充。婴幼儿每天1-2滴(每滴含300IU维生素D3),孕妇、乳母可提高到2-3滴。成年人酌情调整剂量。

 

药品

相关新闻